每年的冬至是什么时候?这是农历的十一月。确切的日期很难确定,但它总是在农历的12月22日或23日。
冬至最初是24个节气中的一个节气。冬至是什么?古人说:“阴极到了,阳气开始了,南天到了,天短了,影子长了,所以叫冬至。”我们知道太阳的术语是由太阳在黄道上的相对位置决定的,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。太阳是黄子午线零点的“春分点”,此后黄子午线每15度是一个太阳系术语。当太阳的经度为27度时,太阳直接照射在北回归线(南纬23度)。北半球最短的白天、最长的夜晚和最冷的气候被称为“冬至”,这意味着冬天的到来。
冬至又称冬节。
在中国古代,冬至又称“冬节”,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,被称为“冬节新年”。在周朝,元旦和除夕不是在年底,而是在冬至前一天。当时,24个节气也是由冬至主导的。在汉代,冬至是冬季的节日,被称为“太阳的冬至”。官员们举行了庆祝节日的仪式,这被称为“帮助冬天”,并有一个假期休息。《汉书》记载:“冬至太阳升起,君主制久远,恭喜恭喜。”魏晋六朝称冬至为“亚时代”。今天人们崇拜他们的父母。在宋元时期,冬至仍然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。东京梦华路西云:“11月冬至,北京师范大学是最重要的节日,虽然对穷人来说,一年之间积累的借阅,所以今天更容易换上新衣服,准备食物,祭祀祖先。官员释放关浦,庆祝交流,一年如一个节日。除了亲自庆祝节日外,人们在这一天还赠送贺卡来庆祝新年。元代马贞的《冬至事》诗云:“天界小色瑞艳厚,传名纸过冬。”可见冬至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。
冬至祭祀
冬至节,皇帝祭天,这是古代的“城郊祭祀”。向天献祭的目的是连接神。所谓“天子公社”,就是为了让天子祭祀的社区祭坛与神沟通,必须让它吸收霜冻,吸收露水,风雨交加,才能使天子公社达到天地之灵的境界。天地融为一体。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地方,比如北京的天坛,都是露天的。
《东京梦话录》记载,北宋天皇冬至祭天的仪式大致相同:冬至前三天:大庆住友殿。第二天,在武耕,太庙青城是太庙的一家夜店。去三歌,出去南府门。冬至前夕,我驱车从南郊的青城出发,往西走到一英里外的城郊祭坛。皇帝换了衣服,天关正午,二十四钟,清波龙衣,朱叔中丹,纯玉衣。音乐家们戴着围巾、羊毛衫和丝绸之类的桥梁。第二个舞者戴着紫色的皇冠、肥皂裙和红色的裙子。仪式开始时,演奏音乐,舞者跳舞,先是文舞,然后是吴舞。祭祀官员发出进入祭坛的邀请,领导人员鞠躬并侧身前往祭坛。这时,一个北方人拜祭了跪酒仪式,宫主向东向贵族鞠躬,然后又拜祭,他向东回到一个地方,然后走上了舞台。登台后,宫殿架子上的音乐停止了,祭坛上的音乐开始演奏。驾驶和降落的祭坛将宫廷音乐带回到生活中,武术舞者也随之起舞。开车回座位是一轮比赛的结束。在皇宫阅兵式上,成千上万的人敬畏地站在皇宫内外。
在人民中,普通人崇拜他们的祖先。冬至祭祀祖先的仪式与元旦祭祀祖先的仪式相同。
冬至(Winter Solstice)又名‘一阳生’,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,冬至俗称“数九、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~23日之间。
冬至,俗称“冬节”“长至节”或“亚岁”等。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为“冬节”,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在古代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讲法。古时候,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,所谓“年终有所归宿”。古时有“冬至一阳生”的讲法,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,阳气慢慢开始回升。 [1-2]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~23日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,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,运行的速度稍快,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,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。古人讲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,冬至一阳生、天地阳气回升,为“大吉之日”。
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。
冬至节,来由于节气特点“冬至一阳生、天地阳气回升”,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在冬至祭祀神灵和祖先,此后形成节日习俗。
相传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,为二十四节气之首。冬至是上古时期根据天象物候确定阳气渐渐开始回升而定出的节气。冬至这天,太阳运行至黄经270°(冬至点)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,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(又称为冬至线),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。
因此,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,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。在北极圈以北,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,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。对北半球各地而言,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。
冬至这天,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,比南半球少了约50%。冬至节届即一阳生,新岁实始。
《载敬堂集》载“夏尽秋分日,春生冬至时”,冬至节,春之先声也。冬至过后,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,并且从今天起开始“进九”。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。
据现存文献记载,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。
据说,唐宋时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,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。
宋朝以后,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。明、清两代的冬至日,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,谓“冬至郊天”。民间在这一期间同样有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。
故而冬至才被称为“小年”。冬至,古称“日短”或“日短至”;古人认为,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;因为冬至一到,新年就在眼前;所以,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,并不亚于新年;在民间广泛流传着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
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
因此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也往往出现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称为“小年”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在现存文字记述中的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最早在汉代,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冬季十一月。
因此,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农历十一月,所以说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;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;从现存文献上考究,专门过“冬至节”是自汉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冬至(Winter Solstice),每年公历12月21-23日左右,太阳运行至黄经270°即为冬至节气。
冬至又名‘一阳生’,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,冬至俗称“数九、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
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。
冬至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,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(又称为冬至线),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。
因此,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,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。对北半球各地而言,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。
冬至这天,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,比南半球少了约50%。
冬至过后,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,并且从今天起开始“进九”。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。起居宜忌返回顶部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,主要是因为“冬至一阳生”。冬至到小寒、大寒,是最冷的季节,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,患“中风”者增多,天冷也易冻伤。
因此,在寒冬季节,对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冠心病患者来说,要特别提高警惕,谨防发作,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:
1、注意防寒保暖。在气温降到0℃以下时,要及时增添衣服,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,又要柔软宽松,不宜穿得过紧,以利血液流畅。
2、合理调节饮食起居,不酗酒、不吸烟,不过度劳累。
3、保持良好的心境,情绪要稳定、愉快,切忌发怒、急躁和精神抑郁。
4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,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,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。
5、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,定期去医院检查,服用必要的药物,控制病情的发展,防患于未然。
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。低体温是以35℃为界限,低于35℃者为体温过低。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,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,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。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,发病多缓慢,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。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,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。语言不清,继而昏迷,体温随即降至30℃以下。此时,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、血压骤降、面部肿胀、肌肉发硬、皮肤出现凉感。因此,在寒冷的冬季,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。
中医认为: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属性,女属阴,为凉性。因此,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、痛经等不适症状。所以,女性更多的需要温暖的呵护。那么,冬季女性该如何养生呢?
女性属寒性体质,因此,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,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,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。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,加强颈、腹部的保暖,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,一旦受凉,容易导致月经不调、痛经等症状,损害健康。
中医认为,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,因此,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。但泡脚一定要坚持,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,只有长期坚持,才能起到保健养生、防寒保暖的功效。
冬至时节天气寒冷,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,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,有补气活血,温中暖下的功效,是进补的佳品。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,加快内分泌,增强机体的抵抗力,来应对严寒。
对于女性,肝脏这个器官有着额外的重要作用。中医认为,女性肝为主,有疏通经血之用。因此,一旦伤肝,女性就会出现妇科方面的问题。所以,女性要注意养肝、护肝,不可动怒。日常应多吃养肝食物,如菠菜、芹菜等。
“祭天”即是古代的“郊祀”礼,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的一种方法,是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。
《周礼春官·神仕》:“以冬日至,致天神人鬼。”目的在于祈求国泰民安。
《后汉书礼仪》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。”
唐宋时,以冬至和岁首并重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:“十一月冬至。京师最重此节,虽至贫者,一年之间,积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备办饮食,享祀先祖。官放关扑,庆祝往来,一如年节。”
《清嘉录》则直言:“冬至大如年。”
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,而今国内只有潮汕地区延续此习。
冬至吃汤圆,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。
汤圆也称汤团,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。每逢冬至日清晨,南方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,并用糖、肉、莱、果、更豆、萝卜丝等做馅,包成冬至团.
不但自家人吃,亦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。
古人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
冬至,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,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、花糕和糯米粉圆子,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。
在我国北方,每年农历冬至日,都有吃饺子的习俗。
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这亦是为了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之事。
东汉时,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,访病施药,大堂行医。后毅然辞官回乡,为乡邻治病。返乡之时,正是冬季,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,饥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,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向民众施舍“祛寒娇耳汤”。
他把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,然后将羊肉、药物捞出来切碎,用面包成耳朵样的“娇耳”,煮熟后,分给大家每人两只“娇耳”和一大碗肉汤。
人们吃了“娇耳”,喝了“祛寒汤”,浑身暖和,两耳发热,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。
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因而,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。
《天宝遗事》载,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,则扫雪通路,延请宾客到居处宴饮,称之为暖寒会。
后人在冬至之后,招集朋友,轮番聚饮,称为消寒会。
《金陵岁时记》记载:“吾乡当冬至节后,九人相约谦饮,自头九以至九九,各主东道一次,名日消寒会,文人墨客饮酒之余,兼及韵事。”
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。
三国时魏国曹植在《冬至献袜履表》中言:“亚岁迎祥,履长纳庆。”
唐代小说《酉阳杂俎》中载:“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。”
后唐《中华古今注》称:“汉有绣鸳鸯履,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。”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袜履,便相沿成习。
旧俗中无论南北,都流行这一风俗,寓意“阳生于下,日永于天,长履景福,至于亿年。”因此,在过去,冬至也称为履长节。
宋朝时,北平人在冬至后,挖地为窖,以焰火熏烤,在窖中种植花卉瓜果,时常浇灌,使其生长。
明代张置的《疑耀》中有较为具体的记述:“京师风俗,人冬以地窖养花,其法自汉已有之。
汉室大官园冬种葱韭菜茹,覆以屋房,昼夜嫌温,火得煌气,诸菜皆生……今内家十月即进牡丹,亦是此法,然在汉止言覆以屋房而已,今法皆掘坑堑以窖之。盖人冬土中气暖,其所养花木,借土气火气相半也。”
冬至正午之时,卖花声便在街巷中到处响起,女子争相购买。山茶、茉莉、慈兰、珠兰之类的鲜花,用铜丝编制成别致的形状,或如半环,或缀成圆环,可在鬓边斜挂或襟前点缀。而芍药、碧桃、海棠、玫瑰等花,选取鲜嫩待放的花苞,围插成巨球或者制成彩篮,悬挂在帐中,芳香四溢,令人陶醉。
2019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2:19:182020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8:02:122021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3:59:09
2022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5:48:012023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1:27:09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7:20:20
2025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3:02:482026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4:49:55202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0:41:50
2028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6:19:192029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2:13:452030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4:09:13
2031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9:55:072032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5:55:292033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1:45:32
2034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3:33:302035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9:30:212036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5:12:20
相关查询:2018年冬至,什么时候冬至,2018年冬至是哪天,2018年冬至时间,冬至是哪天,2018年几号冬至。
快速导航:冬至 什么是冬至 冬至节日起源 冬至是什么时候 冬至习俗 冬至时间
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,分别是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,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,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。2006年5月20日,“二十四节气”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6年11月30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,将中国申报的“二十四节气—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”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,被誉为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。
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,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,每个月有两个节气。在二十四节气里,“节”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,是一段时间的表示;而“气”则指的是气候,是天气变化的概述。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、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。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。立春、惊蛰、清明、立夏、芒种、小暑、立秋、白露、寒露、立冬、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;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“中气”,即:雨水、春分、谷雨、小满、夏至、大暑、处暑、秋分、霜降、小雪、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。“节气”和“中气”交替出现,各历时15天,现在人们已经把“节气”和“中气”统称为“节气”,即二十四节气。
立春02月04日 11:14:14雨水02月19日 07:03:51惊蛰03月06日 05:09:39春分03月21日 05:58:20清明04月05日 09:51:21谷雨04月20日 16:55:10立夏05月06日 03:02:40小满05月21日 15:59:01芒种06月06日 07:06:18夏至06月21日 23:54:09小暑07月07日 17:20:25大暑07月23日 10:50:16立秋08月08日 03:12:57处暑08月23日 18:01:53白露09月08日 06:16:46秋分09月23日 15:50:02寒露10月08日 22:05:32霜降10月24日 01:19:37立冬11月08日 01:24:15小雪11月22日 22:58:48大雪12月07日 18:18:21冬至12月22日 12:19:18小寒01月05日 23:38:52大寒01月20日 16:59:27
汉至明末使用“平气法”划分出来的节气,每节气分三候,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、地理、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。“平气法”节气以黄河流域日短至的冬至日为起点,二十四个节气始于冬至、终于大雪。
冬至:冬至之日蚯蚓结,又五日麋角解,又五日水泉动。
小寒:小寒之日雁北乡,又五日鹊始巢,又五日雉始鸲。
大寒:大寒之日鸡使乳,又五日鹫鸟厉疾,又五日水泽腹坚。
立春:立春之日东风解冻,又五日蛰虫始振,又五日鱼上冰(鱼陟负冰)。
雨水:雨水之日獭祭鱼,又五日鸿雁来(候雁北),又五日草木萌动。
惊蛰:惊蛰之日桃始华,又五日仓庚鸣,又五日鹰化为鸠。
春分:春分之日玄鸟至,又五日雷乃发声,又五日使电。
清明:清明之日桐始华,又五日田鼠化为鴽,又五日虹始见。
谷雨:榖雨之日萍始生,又五日鸣鸠拂奇羽,又五日戴胜降于桑。
立夏:立夏之日蝼蝈鸣,又五日蚯蚓出,又五日王瓜生。
小满:小满之日苦菜秀,又五日靡草死,又五日小暑至(麦秋生)。
芒种:芒种之日螳螂生,又五日鵙始鸣,又五日反舌无声。
夏至:夏至之日鹿角解,又五日蜩始鸣,又五日半夏生。
小暑:小暑之日温风至,又五日蟋蟀居辟,又五日鹰乃学习(鹰始挚)。
大暑:大暑之日腐草为蠲,又五日土润溽暑,又五日大雨时行。
立秋:立秋之日凉风至,又五日白露降,又五日寒蝉鸣。
处暑:处暑之日鹰乃祭鸟,又五日天地始肃,又五日禾乃登。
白露:白露之日鸿雁来,又五日玄鸟归,又五日群鸟养羞。
秋分:秋分之日雷始收声,又五日蛰虫培户,又五日水始涸。
寒露:寒露之日鸿雁来宾,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,又五日菊有黄华。
霜降:霜降之日豺乃祭兽,又五日草木黄落,又五日蛰虫咸俯。
立冬:立冬之日水始冰,又五日地始冻,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。
小雪:小雪之日虹藏不见,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,又五日闭塞而成冬。
大雪:大雪之日鹖旦不鸣,又五日虎始交,又五日荔挺生。
立春:立是开始的意思,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。
雨水:降雨开始,雨量渐增。
惊蛰:蛰是藏的意思。惊蛰是指春雷乍动,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。
春分:分是平分的意思。春分表示昼夜平分。
清明:天气晴朗,草木繁茂。
谷雨:雨生百谷。雨量充足而及时,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。
立夏:夏季的开始。
小满: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。
芒种: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。
夏至:炎热的夏天来临。
小暑:暑是炎热的意思。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。
大暑: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
立秋:秋季的开始。
处暑:处是终止、躲藏的意思。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。
白露:天气转凉,露凝而白。
秋分:昼夜平分。
寒露:露水以寒,将要结冰。
霜降:天气渐冷,开始有霜。
立冬:冬季的开始。
小雪:开始下雪。
大雪:降雪量增多,地面可能积雪。
冬至:寒冷的冬天来临。
小寒:气候开始寒冷。
大寒:一年中最冷的时候。
快速导航:二十四节气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2019年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
相关节气: 立春土牛呈岁稔、草木荫动雨水到、立春禁忌、雨水应重视脾胃调养、春分春补、惊蛰养生、清明祭祖、清明节简介、春分养生六大秘诀、清明节的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