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点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翻译

位置:一点成语网 > 诗词大全> 论悔过翻译

论悔过翻译

查看论悔过全诗

  贞观二年,唐太宗对房玄龄说:“做人非常需要学问。我当年因为各路顽敌没有平定,东征西讨,亲自带兵打仗,没有时间读书。近来四海安宁,身为君主,即使不能自己手拿书卷阅读,也要叫人读来听。君臣父子的伦常、政治教化的种种道理,都在书里。古人说:‘不学习,就像面对着墙壁,头脑一片空白,遇到事情就麻烦了。’这确实不是句空话,我现在想起小时候做的事情,觉得很多都做得不对。”

  贞观年间,太子李承乾常常不讲法度,而魏王李泰因为出众的才华深得唐太宗的喜爱,一次,唐太宗下诏让李泰搬到武德殿居住。魏徵上书劝阻,说:“魏王既然是陛下的爱子,应当知道自己的名分和地位,保证自身的安全,遇事应该控制骄傲奢侈的习气,不住在招惹是非的地方。现在他搬到武德殿来居住,就在太子东宫的西边,过去海陵住在那里,当时的人都认为不合适。现在形势虽然变了,恐怕还是会引来风言风语,魏王的内心,也不会平静,李泰既然因为受到宠爱而感到害怕,何不退居原处,成人之美呢?”唐太宗说:“我没仔细考虑就这么做了,差点酿成大错。”于是就让李泰回到原来的住所居住。

  贞观十七年,唐太宗对侍臣说:“人情之中最让人哀痛的,莫过于失去亲人。所以孔子说:‘父母死后,服丧三年,是天下的通理,从天子到平民莫不如此。’他又说:‘何必只说商代的国君武丁这么做呢?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。’可是,近代的帝王实行汉文帝以日代月的短期服丧礼仪,这与古代礼义的典范大相违逆。我昨天看到徐幹写的《中论·复三年丧》这篇文章,觉得他论述的道理非常深刻,只可惜没早些看到它。现在我才发现,我对丧礼太疏忽大意了,可现在只能责备自己,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”说完,便因悲伤过度而哭泣良久。

  贞观十八年,唐太宗对侍臣说:“臣子对帝王,常常只顺从他的旨意,用好听的话来博得他的欢心。但现在我要听听自己的过失,你们尽管坦率地指出来吧。”散骑常侍刘洎说:“陛下每次和大臣们共商国事,或看奏疏,如果发现他们的意见不合己意,就面露责备的神情,结果提意见的大臣无不面带惭色退朝。臣认为,这样恐怕不是鼓励大臣们提意见的态度。”唐太宗说:“对此,我也很后悔,从现在起我要改掉这个毛病。”

推荐古诗: 遗爱寺(弄石临溪坐)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初冬夜饮别董大花下醉寄令狐郎中玉楼春(晚妆初了明肌雪)得乐天书醉花阴(薄雾浓云愁永昼)卜算子(风雨送春归)

推荐诗句: 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寸寸微云,丝丝残照,有无明灭难消丛菊两开他日泪,孤舟一系故园心三五明月满,四五蟾兔缺当年不肯嫁春风,无端却被秋风误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忆君心似西江水,日夜东流无歇时别来春半,触目柔肠断

热文成语

  • 哀感顽艳  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  • 匪夷所思  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  • 分我杯羹  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按甲休兵  收拾起铠甲武器。比喻停止军事行动。
  • 风不鸣条  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  • 匪夷匪惠  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拔犀擢象  擢:提升。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。
  • 诽誉在俗  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飞黄腾达  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  • 薄寒中人  薄寒:轻微的寒气。中人:伤人。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。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。
  • 补阙灯檠  阙:缺;灯檠:灯架。没有灯架,用人充作灯架。旧时讽刺男人惧内。
  • 肥马轻裘  裘:皮衣。骑肥壮的马,穿轻暖的皮衣。形容阔绰。
  • 不伏烧埋  伏:屈服;烧埋:烧埋银钱,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。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。